新冠疫情暴发后,医院成了高危区域,大量的医院非急症门诊关闭了,患者不能去医院,没办法复诊。线上问诊成为防疫期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
1月22日,清华长庚医院感染科主任林明贵接到一条短信:好大夫在线准备开展有关新冠肺炎义诊,您如果愿意请回复,我们将给您推送病人。“我说可以,以后他们就每天不停地给我推送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几乎全体总动员,共同开展了大规模免费在线咨询、义诊服务,指导人们对症处理、做好隔离、不要焦虑,帮他们判断该不该去医院。截至记者发稿时,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收集到来自全国27家互联网医院最新数据显示,针对疫情提供的线上咨询或义诊服务总计2073万人次。
“医患不见面”的隔空问诊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
林明贵对记者说:“疫情初期,线上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围绕新冠肺炎,现在疫情平缓了,公众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在线问诊的问题也有了明显变化。目前主要是一些老病号,或因医院停诊没法去看病,选择在线复诊,请医生远程指导用药等。”
隔空问诊解决公众紧张急迫需求
3月19日,记者电话采访到林明贵、陈恩强两位在线义诊的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他们从疫情暴发至今,一边在医院坚守岗位,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在线上义诊。
“绝大部分问题是,我是不是得新冠肺炎了?发烧了怎么办?咳嗽了怎么办?现在能不能上医院?”令林明贵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抽烟者,当时武汉疫情最紧急,他问他抽的黄鹤楼烟会不会带病毒。
“这次疫情通过互联网平台,让他们有一个沟通交流询问的渠道,而这个渠道解答的都是专业医生,解决了公众当时紧张、急迫的需求。”林明贵对记者说。
身处抗疫一线的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陈恩强,3月19日上午查房,下午出门诊,四点钟他所在的感染中心最后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出院。
陈恩强告诉记者,来线上咨询的大部分不是新冠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一位问诊者体温37.3度,知道是因为受凉引起,这在平时很常见,但他怀疑自己接触了可疑人员,于是在网上大量查询相关知识比照自己,又到很多义诊平台咨询,出现紧张、焦虑、睡不着,连续几天不停地咨询我,最后体温升至37.5度。“我告诉他这是过度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体温变化,最后听了我的话放松心态,很快就体温正常了。”
由于疫情发生初期正值春节,很多务工人员返乡过年。一位村干部在线咨询陈恩强,村里回来好多出外打工回乡的人,他们是不是带病毒?从他家院子前走过时,发现他们在院子里不带口罩,会不会传染我?我是不是暴露了?陈恩强耐心告诉他,在人员稀疏的空旷室外是很难被传染的,一般来说也不需要刻意戴口罩,不要过度恐惧,另外,也需要看这些人具体是从什么地方回来的,从外面回乡的人不一定都携带病毒,粗暴地在人家门口贴封条拉横幅是一种缺乏科学的极端行为。
疫情期间,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抗疫,好大夫、微医、丁香园、阿里健康、有来医生等平台提供线上义诊。公立医院也纷纷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本地患者提供服务,大大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充分显现了出来。
这种“不见面”的服务,避免了交叉感染;实现了跨医院、跨地域调动医生资源,在武汉线下医院医生紧缺的时候,好大夫在线医生达67591名,微医互联网总医院50486名医生在线接诊。
多项政策连发助推互联网医疗发展
疫情暴发后,医院成了高危区域,大量的医院非急症门诊关闭了,患者不能去医院,没办法复诊。很快,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互联网医疗发展。
2月3日、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下发《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线上服务进一步加强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服务等方式拓展线上服务空间,缓解线下诊疗压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日,武汉市医疗保障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开通医保支付。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多项政策的出台,激活了蓄势已久的互联网医疗,更给百姓和患者带来了方便和就医观念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