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濒危古籍抢救性修复;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古籍的保护利用,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早在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便已启动。该计划推行十余年来,大量珍贵古籍得到抢救性保护,相关的立法日渐完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做好古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意见》所说,“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屠呦呦等人与古籍碰撞出的“火花”,就是最佳例证。因发现青蒿素而拯救无数人生命的屠呦呦曾提及,在她的研究遭遇瓶颈时,她便去翻阅古籍,希望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东晋葛洪的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她看到这样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就是“绞”字给了她启发,让她敲开了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对古籍的最佳保护,绝非将古籍束之高阁,“一锁了之”,而是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将其活用。《意见》中的大量内容也体现了“活用”二字。如对于挖掘古籍时代价值,明确“将古籍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注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古籍保护传承和转化利用”;对于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提出“鼓励古籍存藏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古籍资源服务”;对于推进古籍数字化,则在“统筹实施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之外,强调“加强古籍数字化资源管理和开放共享”。
相信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大量古籍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当下,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不断激发人们对古籍保护和挖掘的热情,让人们更主动地接触、了解古籍?在这方面,不少纪录片、短视频等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典籍里的中国》《古书复活记》等节目,让现代人领略了古籍的魅力,《但是还有书籍》等纪录片,则讲述了像沈燮元这样的“古籍活字典”的故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以及更加精细的耕耘,让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各类人群充分认识到古籍这座宝藏的价值,参与到“用”古籍的行动当中,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