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跨国公司疯狂避税的新闻,一度登上
西方主流媒体版面,民意汹汹。美欧政府纷纷表示,将祭出“翻天印”,重拳打击跨国公司避税。9月底,欧盟委员会就高调宣布,苹果公司30余年来,与爱尔兰
政府签署独家优惠协议,大肆避税,将开出数十亿欧元罚单。
说起跨国公司避税,早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远超想象。跨国公司避税,手段更是无奇不有,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一、尽可能缴低于某国法律合理解释下所要求的税额;
二、所得实际上是在高税率的甲国赚取的,他们希望在低税率的乙国报税;
三、设法延后缴税。
枪打出头鸟,苹果避税独领风骚
然而由于全球不存在统一的税法,跨国公司浑水摸鱼,极力钻各国税法差异漏洞,“租税套利”屡禁不绝,此次苹果则成为了始作俑者。
试想一下,每一秒钟,无数消费者在iTunes上点击“购买”按钮。只要交易一完成,苹果内部财务引擎开始运作,瞬息之间将收入集中到雷诺的办事处。如今苹果一年净利润456亿美元,创下全美最高纪录。苹果使出浑身解数避税,海外账户存款超千亿美元,好不羡煞旁人。
为何苹果把收入集中到雷诺的办事处?选择雷诺,而非总部所在的加州,纯粹出于税务考虑。加州企业税率为8.84%,而内华达州税率为0,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
“没有在内华达州雷诺市设计iPhone或提供客户服务,也没有在附近地区生产
MacBooks或是iPad。但苹果在雷诺市设了一个小小的办事处,安排了一小部分员工。办事处规模不大,却从事着与苹果核心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工作,
它帮助苹果避开了加州和另外20个州上千万美元的税。”《纽约时报》点出其中奥妙。
而根据爱尔兰税法,只有在本地管理与控制的企业才被视为爱尔兰企业;而美国税法规定,只有在美国组建的公司才会被视为美国企业。苹果很巧妙地钻了两国司法体系的“漏洞”。
跨国公司避税末路要来了?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国际税收秩序面临空前挑战,所有跨国经济交易都可以进行避税筹划,税基侵蚀,利润转移,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