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现在的姑娘个个都是女汉子,但是认真说起来,上个世纪初的女汉子们比现在的女汉子们强多了,那时候的“女汉子”上的厅堂入的战场,坐能绣花立能扛枪,最重要的是,人家更有女人味,个中翘楚陈香梅。
这个名字好陌生,看过这段文字后可能你依然记不住她的名字,但一定会记得她的故事。
陈香梅出生于1925年6月23日的北京,陈家是中国最早西化的家族,陈香梅的外祖母出生在加州,嫁人回京后才开始学说中文。外祖母弹钢琴、打桥牌、养哈巴狗、穿法国服装、收集各色香水,家中大宅日日门庭若市,夜夜笙歌。
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年少时随身为公使的父亲赴欧洲受教,精英文、法文,习音乐与绘画,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且思想西化。在英国时,廖香词与一位英国贵族谈起恋爱,但最终廖小姐不得不屈于来自家族的压力,嫁给指腹为婚的青年。这位青年就是原招商局局长陈庆云(38岁时因经商失败自杀)之子陈应荣。
陈庆云自杀后,他的遗孀变卖田地与珠宝,设法让两个儿子赴英美留学。陈应荣留学英国,是英国牛津大学法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先后在一家英文报社当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英文,再后来进入南京政府外交部,外放东南亚做领事。按理来说,陈应荣与廖香词也算的是门当户对,但由于两人际遇与性格相差千里,廖香词终生郁郁,1938年,45岁的廖香词因子宫癌死于香港。
“表面上,母亲是那么高兴愉快,然而现在回想起来,她并不是真的快乐,事实上,她即使在笑的时候,也有点悲哀的样子。”陈香梅说。
廖香词生下六个女儿,廖父为她们依次命名为:香菊(后改名静宜)、香梅、香莲、香兰、香竹、香桃。
香梅就是陈香梅,1925年6月23日,阴历端午节,陈香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因为陈香梅是女孩子,加上不太听话,所以她与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好。但陈香梅与母亲关系很好,母亲教育她要有气质:“女人要有女人的气质,随时随地像个淑女。”母亲教育她要居心仁厚,有一次小香梅在母亲面前,说了一句穷酸表兄的坏话,没想到母亲严厉的告诉她:“淑女应该居心仁厚。一个人的出处和成就,都是次要,要紧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义。”种种细节都影响了她的一生。
廖香词去世前,六个女儿随她在香港,并就读于香港的圣保禄女中。廖香词去世时,大女儿20岁,陈香梅14岁,父亲陈应荣一直未回来看望,并在廖香词去世不久就在美国续弦,所有后事全都交由六姐妹自行处理。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军机群轰炸香港启德机场,陈香梅和四个妹妹、几十个同学躲藏在寒冷潮湿、令人窒息的地下室里,许多天忍饥挨饿,担惊受怕。
1942年4月,陈家六姊妹拿到了离港证,1942年6月初,六姊妹从香港乘船到澳门,逃难路上,陈香梅染上了疟疾和痢疾,年轻的生命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几贴中药,她活了下来,却理解到了什么是什么是人命贱如草芥。
一行人后转至桂林,美国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受陈应荣之托,派两名副官将六姊妹接往昆明。一起被接到的还有陈香梅的初恋情人。
1941年,刚高中毕业、已经考上岭南大学中文系的陈香梅,和女同学哥哥的好友伍耀伟一见钟情。
伍耀伟比陈香梅大10岁,从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工程师。伍耀伟多才又多金,父亲是香港著名的中药店、珠宝店的老板。第一次见面的当天,伍耀伟便单独邀请陈香梅星期天去听音乐会,陈香梅欣然答应。之后,二人成为恋人。香港沦陷后,伍耀伟带领陈香梅姐妹六人千辛万苦来到桂林,然后与她们道别,去最危险的滇缅公路参加抗战,后来两人因为误会以及兵荒马乱减少联系而分手。
刚到昆明时,在美国的父亲联系上了她们,要姐妹六人都去美国学习,只有陈香梅拒绝了:“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我要工作,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
陈香梅在昆明进入岭南大学,1944年,19岁的她成为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特招的首位女记者。
在报社她是菜鸟记者,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她却有机会采访到陈纳德。
陈纳德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他率领的飞虎队由退役军人乃至律师、医生组成的业余空军,驾驶着英国人不要的老型飞机,与日本人作战,在当时大名鼎鼎。
陈纳德比陈香梅大32岁。在陈香梅上班6个月的班后,陈香梅被派去出席记者招待会,她也是那天招待会上的唯一的女记者。穿着阴丹士林旗袍的陈香梅美丽又青涩,那天她本来没有机会提出问题,在她即将离开会场的时候,穿着飞行员夹克,一头黑发的陈纳德却主动叫住她。
虽然两人早已互知对方,但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此后,陈香梅又采访了陈纳德很多次,按照规定,陈香梅每次采访不能超过10分钟,但每次,两人都会多谈很久很久。陈香梅曾回忆这段时间:“这是我们心灵相融、默契的开始,这种默契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
1945年夏,陈纳德由于反对空军改组失败,在离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两星期前提出了辞呈,他离开之时,陈香梅赶来和他道别,“一吻定情”。
在等待陈纳德归来的日子里,陈香梅度日如年。1945年圣诞前夕,办理好离婚手续的陈纳德终于重返中国,当时的报纸是这么报道的:“克莱尔·陈纳德少将已在旧金山搭机,前往中国上海,他拒绝同记者谈此行的目的。”
在上海的国际饭店,陈纳德郑重地对陈香梅求婚。异国恋,还是忘年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娶到陈香梅,陈纳德从陈香梅的外祖母和外祖父处入手,每次见到陈香梅的外祖母,他都会送上玫瑰花,见到陈香梅的外祖父,他就陪他喝酒聊往事。天天陪两位老人家打桥牌,再不着痕迹的输掉。
陈父听闻此事后,从美国赶回劝说女儿,陈香梅却很坚定:“没有关系,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也不愿意过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1947年12月底,在家人的祝福以及1000朵菊花的花架下,两人结婚。
中美各大主流报纸都报道了此事,还刊登了两人深情拥吻的照片。
1949年2月8日,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在广州诞生。1950年3月10日,第二个女儿在香港诞生。
只是,还没有等女儿长大成人,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因为癌症去世,享年67岁。“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冬天;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雪天。冬天去了又来,雪天来了又去,可是那个人一去不回。一去不回!那个人和我,我和那个人,我们度过多个冬天,多个雪天。雪后会有阳光,冬后会有春天,但那遥远的昨日,埋葬在雪天。埋葬在春天,到如今再没有踪影,也没有回声。”
这是陈香梅故事的结局么?并不是,这只是她的故事的开始。
陈纳德去世后,他前妻在美国的十名子女,让33岁的陈香梅无法仰赖遗产活下去。她带着两个女儿移居美国华盛顿,学服装设计、烹饪和美容,到处找工作。1959年,她开始在乔治城大学,主持机器翻译的研究。白天工作,晚上教中文和读书。她还特别请了老师,专门学习演讲。之后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开始了巡回演讲。在忙的吃饭睡觉时间都紧张的情况下,她竟然还完成了一本《中英文简繁字字典》,这本书1961年出版,之后被美国各大学采用多年。
很多人向她求婚,她却总是笑着回应:“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陈纳德将军的身旁,不能改名换姓。”
感情无处宣泄,她把自己与陈纳德的爱恋写成了书《一千个春天》,书籍出版后在纽约大热,一年之内就销了二十版。这本书还成为了1962年《纽约时报》,书评上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是一双夸张的眉毛和特殊的妆容,有媒体大胆地询问过陈香梅女士,为何喜欢与众不同的大浓妆,尤其是明显过于高调的画眉。她答得相当有意思:“为了引人注目,一眼便无法忘怀。”凭借着这双与众不同的眉毛和口才,她打入了政界和商界。
1963年,她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裔;1964年,她开始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1970年,她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并加入美国大银行,成为第一位亚裔董事;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美国八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她参与并见证了众多重大的历史时刻。
当然,丈夫当年给她留下的人际关系也功不可没。
她在白宫里“穿旗袍,讲中文”。她的名言就是:“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心愿已足”。
她一直关注着祖国的一举一动。
早在1984年,陈香梅就开始在大陆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支持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教师和优秀学生。她先后出巨资,奖励中国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1999年,她启动了“香梅千校工程”,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教育。2010年,85岁高龄的陈香梅,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她希望基金会,能支持那些能够快速回馈社会的项目,“好老师影响着社会,会回馈社会,一定要让公益的价值循环出来。”
2015年9月2日,“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90岁的陈香梅就是其中之一。
在《要做一等女人》中,她曾这样写道:“现代女性还必须要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对时代有所贡献,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能尽责任、守原则……这比当大明星、大歌星、世界小姐或王后、王妃都更重要,也更有意义……我再强调并且奉劝我们的女性同胞:不要学做第二等男人,要好好地做第一等的女人,这才是标准的现代新女性。”
她喜欢游历,直到80多岁,还在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她从不吃补品,维生素补充剂也不吃;每天跳绳200下,保持愉快的心情;她一生保持优雅的妆容,不化妆永远不出门;举止得体,谈吐大方,即使皱纹满面,也是自信满满。
“我永远不会退休”,退休那天就是她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在一个人度过了61个春秋,挣了上亿美元后,2018年3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陈香梅在华盛顿家中逝世,终年93岁。
孤身一人,带着两个女儿,故事绝非以上寥寥文字可以描述到,每当陈香梅在天安门前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都激动地流下眼泪,陈香梅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不管是对祖国的爱还是对爱人的爱,陈香梅都一如初始,也是这样坚定的信念,她才会坚若磐石,让多少男性也以她为基石,创作出辉煌。说她是世界上仅此一人,绝非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