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运行14年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
会议于日前正式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
度,成员单位28个,规格高于“假日办”。
俗称“假日办”的机构被撤销,网上一片喜大普奔——14年,以这样的方式被告别,对
于“假日办”来说,既有些酸楚,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近年来,因为“挪假”的问题,“假日办”虽然操碎了心,但终究众口难调,总是招来怨声不断。此次被撤
销,无不拍手称赞,一来对于机构精简,民众总是欢欣鼓舞,二来也是宣泄对既往“假日办”安排不周的种种不满。
14年来,“假日办”当真一无是处?平心而论,如此评价,并不公正。长期以来,无论
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以勤劳为美、加班为荣,劳动模范的申选标准以及先进事迹,也常见“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的字眼。在这样的语境中,充分的休闲
休假权利无论从制度还是到文化,都缺乏足够表达与落实的空间。
正是14年前全国“假日办”的设立,才逐步以全国统一调度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劳动与
休闲的关系,刷新了人们对生活目标的认知,也以相对强制的力量保障了民众的休假权利。如今人们对“黄金周”、“挪假”各有不满,但这实际上正是“假日办”
设立后才有的观念性后果——假设14年来一直没有过“假日办”,肯定仍有许多单位不会主动放什么小长假,而习以为常的民众也不会有更多怨言。因此,“全国
假日办”的设立,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劳动者休息权利的扩展与保障,以及劳动文化观念的进步。
但是,“全国假日办”日久经年终于招人怨,也是个必然。首先,它的存在是个悖论:一
方面刺激、促进了民众休假休闲的需求,一方面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对“全国假日办”的工作,或者说对公共服务有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每个人的休闲需求,无
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有着千差万别,“假日办”穷心尽力也无法令所有人满意。根本的办法,其实还是要将民众的休假权纳入稳定的制度保障体系,而将
选择权尽可能地交给民众自己。如此,日渐陷入事务性安排泥淖的“全国假日办”,迟早会有一天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
国家更高层面,也早在悄悄做着告别“假日办”的准备。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职工
带薪休假条例》,并在2008年生效实施;2013年还通过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
假。这些政策的颁布显示出国家层面要通过“带薪休假”制度补充甚或说替代现今的节假日小长假现象。带薪休年假不仅彰显了经济进步后民众应享有的发展福利,
更被确认为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而且带薪休年假的休假方式,赋予民众更多个性化选择的可能,克服了小长假带来拥堵等诸多不便,带薪休年假势在必行。
然而,众所周知,从2007年到现在,带薪休年假并未真正得到全面落实,被称为“纸
面上的权利”而遭民众诟病。其间涉及的各种阻碍与利益牵绊,显然并非“全国假日办”这种成员大多兼职、虽常设但实则组织松散的机构所能协调与克服。所以,
以更有效有力的机构取而代之,真正落实职工的带薪休假权利,也同样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