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消息,昨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年将
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根据国务院今日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实施意见》,诸多改革举措令人关注:譬如高中不再分文理科;明年起取消艺术体育加分;先考再报,淡化批次、推行平行志愿;宽进严出,弹性学制等。
自古以来,无论是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1977恢复高考的历史转折,抑或是英美的文官制度……考招制度的确立与变革,关乎一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根基。正因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了明确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招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
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如《意见》所言,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但也存在一些反应强烈的问题,譬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
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小毛病也会拖成大症结。
应该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酝酿多年,刚刚公布的方案就招生计划分配方
式、考试形式与内容、招生录取机制、考试综合试点等多方面出台一揽子举措,新意迭出‘亮点频现,体现出中央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而在这些
新意与亮点之间,决策偏好的“公平”取向,显然是最大的焦点。
一是强调“面”上的公平,这是群体公平。《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录取率最低
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
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举措与目标,基本回应了这些年来公众对教育公平
的焦虑,譬如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代际固化忧虑。此前有数据说,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以北大、清华为例,北大农村学生所
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去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要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
农村学生比例。
二是实现“点”上的公平,这是个体公平。《意见》在考试形式上提出,“各地要合理安
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
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
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这些变化,直指一考定终身、以及教育体系内流动困难等历史症结,有助于更科学、理性评价考生的知
识与能力水平,也是确保选才唯贤、才尽其用的制度保障。
当然,这样一份实施意见,也没有回避民意对热点问题的期待。譬如《意见》明确提出,
要“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这两年,尽管教育部门大力清理高考加分政策,但加分窝案依然层出不
穷。在一场800人参加的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就有564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最终,445人获批并进而拿到了10分的高考加
分。于此而言,考招制度堵上加分漏洞,也是对公平底线的捍卫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