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
十几年前,唐氏兄弟利用德恒证券、金新信托等金融平台构建千亿资产帝国德隆系。然而,随着股市被整顿,庄股血流成河。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倒在了2004年的春天。
虽然德隆系无奈淡出江湖,但江湖游戏却未结束,依然有人延续着德隆系的基因。
正值德隆系淡出江湖,东北一位解氏大汉走出了山海关,创立了中植系。此后,中植系通过眼花缭乱式资本运作,在A股掀起一片片水花。
2020年2月10日晚,中植系下属企业西藏五维受让易联众5.44%股权。仅相隔两天,融钰集团宣布第一大股东汇垠日丰与中植系旗下北京首拓融汇签署合作协议,解直锟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意味着,中植系持股比例超过5%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4家,实际控制的公司达到9家。
一家掌管万亿资产的资本系,近年是怎样在A股拓展版图的?对上市公司有什么影响?目的又是什么?
当你走进中植系,会发现,它既神秘也高调。
一、中植系操盘术
“著名歌星毛阿敏的丈夫,时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的解植春的弟弟.....”当外界对解直锟纷纷猜测时,中植系已在A股广撒网。
在资本运作中,中植系密集设立空壳公司,通过自身持股、亲友或是部下等多个关联方,陆续成为A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中植系是个“狠角色”,做事高调,常见的操盘方式有4种:
其一,通过定增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4年3月,中南重工发布重组方案,中南重工通过向中植资本、嘉诚资本、常州京控等多家公司增发股票方式,并购唐国强、陈建斌等知名演员持股的影视公司大唐辉煌。定增完成后,中植集团一跃成为中南重工实际意义上的第二大股东。
借助中植系等资本力量,中南文化的业绩迅速提升。2015至2017年,中南文化实现净利润1.39亿元、2.11亿元和2.91亿元。
不过,随着影视行业步入寒冬以及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2018年,中南文化计提商誉减值15.29亿元,巨亏20.89亿元。
其二,通过旗下金控平台,为资本运作提供资金。
2010年,恒天系拿下中融信托36%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不过,最大受益者是中植系。它既获得了国资背景,也继续掌控着中融信托管理层。至今,解直锟的外甥刘洋为中融信托法定代表人。
事实上,中植系有多个“钱袋子”,信托平台中融信托、典当平台中泰创展、4家财富管理机构等都是常见主角。
在利益链上,中融信托是中植系主要的平台,既承担着资金融通的职能,又是与上市公司合作的重要筹码。中融信托一直是上市公司青睐的信托产品发行方,去年被20余家上市公司认购逾30亿元。
典当平台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的影响力与中融信托相当。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乐视、易到事件真相浮出水面,14亿贷款资金不是来源银行,而来自中植系旗下的中泰创展。在A股,中泰创展多次增持康得新,至今持股比例超8%。
其三,通过资产重组、受让股权方式入主上市公司。
2013年6月,上市公司SST华新通过引进中植系变相重组借壳并完成股改,操盘主体五岳乾坤(中植系背景)成为SST华新(现名:*st美丽)第一大股东。
在重组后,SST华新从乌鸡变凤凰。在资金疯狂炒作下,其股价大幅上涨。
入股SST华新三年后,中植系再次出手,将目标指向美尔雅。
2016年,中植系旗下的中纺丝路从美尔雅集团股东之一的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手中拿下79.94%的股权,成为其实控人。美尔雅也成为了中植系第一家直接掌握控股权的上市公司。然而,由于美尔雅业绩继续亏损,仅运营一年后,中植系选择脱手。
一般而言,中植系先让旗下PE突击入股上市公司并购标的,再与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在部分案例中,有上市公司成为接盘侠。
2017年,康盛股份将“中植新能源”持有的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拿下。随着补贴减退、技术标准提高以及中植一客未能完成预计产销量,康盛股份业绩大幅下滑。2018年,康盛股份营收同比下降40.9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42.58%。
其四,通过增持、竞拍方式进行资本运作。
只要中植系出手,不少上市公司都会配合,双方一来一去可以大赚一笔。如果遇到不合作的,中植系要么与其开展股权争夺,要么通过拍卖拿下控制权。
2016年2月25日,A股上演千股跌停,而一向低调的荃银高科连续两日涨停。紧接着,荃银高科紧急停牌。一边是中植系增持,一边是荃银高科反对,双方上演大股东争夺战,一度闹到公堂之上。
两年后,ST准油股权司法拍卖又引来了18万吃瓜群众围观。“国浩科技”此前一度获得ST准油实控人委托的表决权。
不过,半路杀出个中植系。在拍卖过程中,只要“国浩科技”一出价,具有中植系背景的“燕润投资”几秒内就加价。最终,“燕润投资”以9.08亿元、高出拍卖底价94%拿下控制权。
综合来看,当中植系通过各种方式操盘后,对上市公司的直接影响是股价上涨,比如SST华新、荃银高科;间接影响是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比如中南文化、康盛股份。
二、为资产证券化谋出路?
近年来,中植系从幕后走到台前,以其独特的资本操盘术构建了万亿资本帝国。中植集团旗下主要业务涵盖六大板块,包括信托、新金融、财富管理、金融投资、矿业及并购等。
中植系高调现身背后可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产业布局(有时可能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短期投资),另一个是推动旗下资产证券化。
对于“投资盈利”说法比较好理解,例如在转让美尔雅股权后,中植系就净赚1.1亿元;在牵手宇顺电子、星美控股旗下成都润运的资本运作中,彼时中植系投入15亿元突击入股成都润运。
对于“资产证券化”说法,是业内人士的判断。
中植系有一个资本运作策略:先低价投资项目公司,待项目成熟后高价注入上市公司。即 “X+中融信托+上市公司”。其中“X”是“中植系”的核心资产,包括矿产、艺术品或拟上市企业股权等。
联系到上市公司,2014年11月,连亏两年的宝德股份重组保壳,其方案为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向中植系旗下的中新融创庆汇租赁90%股权;2015年4月,金洲慈航以支付26.33亿现金以及发行股份方式,从盛运环保和中植系手中收购丰汇租赁90%股权.....
目前,中植系可能进入了产融结合的发展阶段。从参股到控股,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为了更容易推动旗下资产证券化,中植系频频拓展A股版图也就令人不感到意外了。
结语
身处变幻多端的资本市场,即便是风水大师也无法掐指算出下一步是天堂还是地狱。
德隆系虽已成为遥远的故事,但A股不寂寞,各种资本派系轮番登场,各显身手。随着“安邦事件”尘埃落定,民营金控派系狂飙突进的时代划上了句号,迎面而来的是强监管时代。
产融结合听上去很美好,可A股还没有在二级市场赚快钱转战实业成功的先例。无论多么强悍,在市场环境以及监管共振下,鲜有资本系能长期野蛮生长。
所以,故事再美好,也得理性参与。否则,要么会变成二级市场的韭菜,要么就成了金融产品的坑中人。
面对中植系“狩猎”A股,大家有什么看法呢?你们买过中植系旗下的股票吗?欢迎参与评论!
点击下方↓↓↓,前往查看德林社更多精彩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