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我来和大家讲一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说道《游子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先说一下孟郊,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一说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是“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郊齐名的还有唐代诗人贾岛。那什么叫“苦吟诗人呢?
苦吟诗人原指中唐和晚唐的诗坛中以徘徊吟咏的心境和殚精竭力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一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而现在也指勤于创作,潜心创作的诗人。
关于孟郊历史上记载了他的一些奇闻趣事,话说在孟郊小时候一年冬天有一个钦差大人来到县城了解民情,县城的县太爷大摆筵席为钦差大人接风。
宴席快要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小孩走了进来,这个小孩穿着破烂的衣裳。这小孩就是孟郊,县太爷一看很不高兴,就想把孟郊赶出去。
可孟郊人小胆大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钦差大人一听觉得这个小孩口气挺大的就要出对联来考考这个小孩,钦差大人想了想说;“小小青蛙穿绿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孟郊这个小孩脏兮兮还穿着破破烂烂的绿衣服,很显然钦差大人是在讽刺小孟郊。
但是小孟郊也不是吃素的,孟郊看见钦差大人身穿大红袍又看到餐桌上有一道烧螃蟹想了想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大人一听气的浑身发抖心想;“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吗。”但是旁边有人也不敢说出来。
这钦差大人对县太爷说;“给这个小孩一个偏席赏他一口饭吃,看我接着和他对。”
钦差大人连喝了三杯酒看了一眼小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说完看着孟郊。
这期间小孟郊一直在四处打量,看钦差大人也好、看县太爷也好、还是看旁边当官的也好,这些人都像狗啃骨头似的吃啊、喝啊。
孟郊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想到这他便怒气冲冲地回道;“大大老鼠偷黄梁。”钦差大人和县太爷一听都被孟郊吓着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的正是救灾的银两。
虽然这个故事只是奇闻趣事,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孟郊是不畏强权的并且是有胆识有才华的。虽然如此但是成年之后的孟郊并未在仕途上一展报复施展才华。
孟郊两次进士不第就是考了两次进士都没有考上,一直到了四十多岁才考上进士。考上之后做的官也不大,所以说在仕途上没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于是不能施展报复的他少年时期就隐居山林了。
小时候的孟郊很聪明,然而再看看不惑之年他所遇到的遭遇就能体会到孟郊失落的心情。孟郊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名。这两个人还有一个组合名叫做“郊寒岛瘦”。“郊寒”是指孟郊;“岛瘦”是指贾岛。贾岛被称为“诗奴”但是他还有一个别名叫“贾岛瘦”。
"郊寒岛瘦"是用于形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的含义相似。
孟郊和贾岛的诗,风格都是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偏向狭隘和窄小、破碎迫促,且他们两位都十分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用"郊寒岛瘦"来称名。
我们来看看孟郊的佳作《游子吟》这首诗是通过一个看似很平常的场景,什么场景呢?就是临行之前缝衣服的场景,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尊敬。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孟郊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这首诗读起来感情非常的真挚而且自然,所以说千百年来这首诗被广为传颂,我们来读一读……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是将要走的意思。“意恐”儿女要出远门了母亲很担心。
“归”是回来,回家的意思。
“谁言”一作“难将”。 “言”是说的意思。“寸草”一作小草,二作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是报答的意思。“三春晖”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女赶制身上的衣衫,儿女临行前母亲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着,怕是儿女回来的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朋友们在母亲节这一天我们要大胆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爱她就要说出来。不要像我一样给自己留下了遗憾……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