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郑萃颖
携程两次上市都是在病毒肆虐之后,但市场的反应差异明显。
2003年底,从“非典”中存活下来的携程,迎来了国内旅游的报复式增长,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的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88.56%。
2021年4月19日,国内旅游业即将迎来疫情后的首个爆发式增长的黄金假期,携程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但携程在港股上市,当天上午的股价跌破了发行价281港元,在276港元-280港元浮动,收盘价280.2港元。
“港股传统投资者对携程的品牌、业务更加了解。我们期待有新的投资者来长期投资,分享我们的发展。”携程创始人兼董事长主席梁建章说。
但市场并没有对这支二次上市的旅游股表现出热情踊跃的态度。
国内的旅游已经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中,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1.02亿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94.5%;国内旅游收入比2020年增长228.9%,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56.7%。2020年,携程的业绩也在第三、四季度从亏损转为盈利。
市场投资者分析认为,发行认购情况热度不高,跟中国当前的反垄断政策处理、全球疫苗接种速度,乃至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都有关。这些因素影响着携程未来的业绩增长和股价增长预期。
2020年,携程实现总交易额(GMV)3950亿元,全年净营业收入183亿元人民币,表现好于其Booking集团、Expediad等国际OTA巨头。并且在2018年、2019 年及2020年,携程的毛利率分别为80%、79%及78%,经营能力稳定。
而美股最新表现是,Booking集团的市值已经高涨到1015亿美元,每股2476美元;Expedia的总市值也达到250亿,股价174美元;而携程在纳斯达克的总市值为231亿美元,股价在36.5美元。同样是OTA模式,携程的市值相对被低估。
美股对中概股的冷淡也影响了携程在港股的股价。针对携程估值相比Booking、Expedia偏低的说法,携程CEO孙洁在上市当日的采访中强调,携程是这些OTA巨头当中,“唯一提供全产品的一站式服务旅游公司”。
“我们现在只有2%的世界旅游行业的市场份额,未来还有广阔的空间。”梁建章在发布会上说。
疫情影响出境游和国际业务
出境游尚未恢复仍然影响到携程的估值。
海择资本创始人罗海资分析认为,当前Booking与Expedia市值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反映了两件事。
“一是各国酒店在疫情间的直销拓展能力不佳,卖酒店客房的任务在后疫情时代又回到OTA身上,而且客单价可能更高;二是美、加、英、德、法将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前达到50%人口免疫,能先享受基本面恢复的果实。”他指出,亚洲国家包括中国的群体免疫较慢,因此市值增长也较为落后。
“但保守预估,中国在2021年底也能达到40%人口免疫,那就是5.6亿人,如果疫苗接种速度跟上还会更快;这些人一旦开始国际旅游消费,携程的基本面就会大幅向好。”罗海资说。
携程在美股的估值尚未达到2019年的峰值。疫情前,中国每年1.2亿人次的出境游人口所消费的高利润出境游产品,一度贡献了携程旅游度假业务中的50%以上。
另一项驱动携程增长的引擎—国际业务,也因为疫情还迟迟未能恢复。2019年第二季度,国际业务在携程营收中的占比超过35%。
为弥补这两块疫情造成的收入缺失,携程的做法是“深耕国内”,同时抓住国内高消费人群,用直播等新的内容营销形式来带动交易。
但人们对携程的内容驱动能力的信任,还不足以让资本市场买单。
新的“内容营销”策略有待检验
同样以佣金模式销售酒店、旅游产品,2018年在港股上市的美团点评,目前总市值已经达到1.7万亿港元。
“携程旅游服务的人力成本确实比美团高,但佣金模式并不过时,国际旅游公司还没有看到以别的模式成功的例子。”一位同时关注港股与美股的投资者对界面新闻分析,“关键还是流量成本的问题。”
他指出,美团的超级App模式,覆盖本地生活的餐饮、酒店、电影、休闲玩乐、出行等各方面,自带流量,“这是全球资本都认同可以抗衡各国搜索引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