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艾肯家电网
3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50元。本次油价上调落实后,是自2013年3月26日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首次“八连涨。
不独是石油,春节以来,金属、化工材料、铁矿石、煤炭等各类原材料纷纷涨价,家电企业又一次被推向了成本线的边缘。
史上最“狠”的涨价?
原材料涨价有多“狠”?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影响,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6.7%,连续4个月高于60.0%。从行业情况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超过70.0%,企业采购成本压力持续加大。
某冷柜厂家的调价通知函中提到,新年伊始,铜上涨38%,塑料上涨35%,铝上涨37%,铁上涨30%,玻璃上涨30%,不锈钢上涨45%,发泡料上涨60%。
其实,这样的“剧情”,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上演。因此,春节后的涨价,与去年下半年的涨势,可以视为仍是同一周期。
以铜为例,第一铜网数据显示,铜的价格已涨至近5年来最高。2016年3月,铜的价格还处于30元人民币/公斤,而在今年3月,已涨至60元人民币/公斤以上。而观察铜价涨势,我们发现,本轮涨价潮从2020年3月后开启,至今依然在上扬攀升。
去年10月,一位接受笔者采访的山西代理商表示:“最开始7月份就有厂家涨价,我还觉得不可能,那么大幅度。现在冰箱涨了3个月了,接了各家的通知,我都适应了。”而在近期,这位代理商对涨势无奈摇头:“这么多年做下来,这次涨价涨的最久,幅度最大,每个月都在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直至当下,本轮涨价潮,是全线材料的涨价,而且幅度大、周期长,影响范围广。这对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不同品类的企业,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已经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无奈的利润之殇
新年伊始,家电厂家接连发布涨价通知。2月28日,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发布涨价通知函,称因原材料持续上涨,决定自3月1日起,对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体系上调10%至15%。而就在近日,多家空调、冰箱、冷柜企业的调价通知函,也刷屏家电圈。
上市公司的公告,指出了原材料涨价背后的利润之殇:长虹美菱(000521)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同比下降241.74%至277.17%。公告显示,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销售规模下降、固定成本费用摊销和支出上升、以及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第四季度,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和注塑粒子等大宗材料价格大幅增长,给公司产品成本控制造成较大压力,导致当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
跟涨之后,厂家能否守住利润空间,乃至盈利更多,这尚未可知。不过,代理商层面的反馈并不乐观。
虽然年前囤了一批货,但很多商家表示并未从涨价中分得更多红利。“现在我们也就正常卖,涨价的话,客户都不要。”有代理商透露,虽然对比去年,今年行情较“热”,规模有所提升,但利润并未随之走高。
综合来看,头部品牌、主流品牌尚且“扛不住”原材料的涨势,谈判筹码更少的中小品牌,其成本压力不难想见。尤其是在家电存量博弈的当下,“跟进涨价”还是“维持低价”,又一次成为了家电企业的两难抉择。(寻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