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伍佰目录 » 站长资讯 » 站长资讯 » 互联网资讯 » 文章详细

永不生锈的钢钉——走近海岛雷达兵心中的“红色前哨”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71次 时间:2021-05-19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 题:永不生锈的钢钉——走近海岛雷达兵心中的“红色前哨”

  高玉娇、王学峰、焦义宝

  黄海深处,波涛万顷,云雾弥漫。

  “报告指挥员,发现一批疑似空飘物目标。”一段急促的战斗警报声划破天空,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官兵迅疾跑向阵地。  

  奔向战位的这段路,雷达技师宋世鹏已经跑了17年,无论装备、编制如何变,这位老兵都像一颗“钢钉”牢牢地铆在海岛上。

  “我们这个地方是祖国的东大门,是空防一线。”宋世鹏说,“虽然这个岛不大,但这里是祖国的前哨,更是履行使命的前哨。”

  这个雷达站建站初期,驻地是仅有0.03平方公里的一座礁石坨子。

  岛上没水,官兵们就接雨水、化雪水;岛上没土,官兵们就自发地背土上岛,建起了108块大大小小的巴掌田,创造了闻名全军的“一把土、一滴水”精神,被授予“红色前哨雷达站”荣誉称号。

  老兵朱锡庾的日记记录了那段艰苦岁月:“1955年6月,海上大风,送水船将近两个月没有来,指导员带着我们到处找水,最后在一口枯井里找到了泡着垃圾和小虫的脏水,反复蒸馏使用。”

  缺水、断菜、断油、断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官兵们保障击落了敌P-2V飞机,并多次捕捉到U-2侦察机航路。

  “日子虽苦,但在我们心里,能为党和人民牺牲奉献,却是那样的甜。”年近90岁的原指导员马荣贵对当年在岛上的战斗生活记忆犹新,老兵们传唱的歌也激励着一代代海岛雷达兵——

  “战士们搏风斗浪在最前沿,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付出生命也心甘,要问我是为了啥?党交给的使命高于天!”

  1976年6月11日,雷达站移防另一座海岛。

  驻地变了,但“党交给的使命高于天”的红色传承没有变。

  如今,雷达站创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训法,常态组织“图上练、网上考、机上比”,成立“钢钉班”,设立“精武榜”,每月评选训练标兵,每季评出战备之星,确保“人人过得硬、个个是尖兵”。

  “面对低慢小目标识别、遭遇敌强电子干扰这种突发情况,我们都能见招拆招、确保打赢。”雷达操纵员周永平说。

  “雷达站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但越感受到这种变化,反而越能感受到‘一把土、一滴水’精神的力量,只有传承好,才能不断取得新胜利。”上岛8年的电话标记员房辉说。

  从在满屏的杂波中快速捕捉回波跳动的周永平到将每一个空情信息汇入指挥网络的房辉……尽管战位不同,但官兵都像钢钉一样牢牢铆在战位上,在祖国的最东端织起了一张“天网”。

  部队装备更新换代,现有雷达设备都具备情报终端自动上报功能,不再需要人工口报,可官兵们在日常训练中仍然注重测报口报、手工标图、沙盘作业等传统课目训练。

  “在未来战争中,随时可能遭受到网络攻击与自动化中断,我们苦练全时能战的本领,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能将情报第一时间上传至指挥所。”站长杜勇峰说。

  近年来,“红色前哨雷达站”空情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年年都是“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快速链接

最新收录

最新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