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伍佰目录 » 站长资讯 » 站长资讯 » 行业资讯 » 文章详细

上海城市“智”理:以“数治”激活城市“神经元”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60次 时间:2021-05-20

  中新网上海4月14日电(樊中华 郁玫)安装有8个全景智能摄像头的巡查车沿着街道缓缓行驶,镜头扫视过街面,如捕捉到跨门经营、占道等违法情况,会迅速拍照并上传至上海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称“浦东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审核中台。半小时内,经人工审核后的处罚通知以派单形式送达该辖区执法人员,同时通过短信告知违法当事人。  

  当场整改、线上缴纳罚款、确认销案,完成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2小时。而仅仅就在几个月前,这一过程还至少要耗费半月有余。

  今年,上海浦东首次实现了街面秩序管理的全过程零接触“非现场执法”,这意味着,城管执法人员再无需依靠无休止的人工“扫街”、与店铺经营者“斗智斗勇”等传统方式来维护街面环境秩序。“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成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新常态。

  从零开始搭建数字化基石

  在浦东城管执法局局长张立新看来,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浦东新区首批试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施行管执分离的背景下,浦东城管执法局近年来不断扩大执法领域,迄今已承担了包括环保、水务、交通、燃气等19个领域的多达1800余项执法事项,在只有1800余名执法队员的情况下,如何让城市治理既兼顾全面,又能不断深入细化,全面加速向数字化‘智’理转型就显得十分迫切。”

  2020年初,浦东城管执法局开始“下决心进行数字化改革”。“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浦东城管执法局理应在数字化转型上先试先行,做出示范。”张立新说。

  事实上,作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浦东新区早在2017年便组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经过3轮迭代,如今已形成了覆盖综合执法、公共安全、建设交通、应急管理等七大领域的“城市大脑”。而浦东城管执法局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大脑”的细胞,让其触达城市的神经更加精准、敏锐。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容易。第一难便是如何采集有效数据,搭建智能化的“基石”。

  “一是数据来源分散、协调难度大;二是管理部门的数据通常难以满足执法的业务需求,例如商铺注册地和经营地不一致,实际负责人和法人不一致等,难以确定违法主体;三是很多执法对象动态变化频繁,这都会使执法闭环难以达成,”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信息科科长钱佳敏说,“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张立新坦言,新冠疫情防控初期,执法队员利用自行开发的小程序,对沿街商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信息登记,实现了数据的初步收集。在此基础上,执法队员又经过两轮实地核实和数据完善,历时半年,建立起了一个涵盖浦东4万余家商户、以经营者真实完整信息为核心的精准庞大的数据库。

  “以拥有基础信息动态维护机制的大数据库、由100多个固定探头和20辆城市管理巡查车组成的视频资源网、具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智能算法仓为基础,街面秩序由此成为浦东城管执法局设立的首个‘非现场执法’场景。”浦东城管执法局办公室主任、信息指挥中心负责人袁星超说。

  严谨设计线上执法“闭环”

  但要在线上形成一个合法合规、逻辑清晰、具备可操作性的执法闭环,绝不是将线下流程“搬”到线上那么简单。

  “首先整个流程设计必须要以法律为基础,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因此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为基准,根据执法实际情况,构建执法标准和证据链条,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违法主体认定,采集违法证据,实现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和线上缴纳罚款功能。”负责法制和案审的浦东城管执法局二大队大队长张宇锋说。

  其中,以大数据确保违法主体的认定;巡查车智能摄像头通过视频甄别和图像对比分析的AI视觉算法技术侦查发现违法行为,并留存证据;同时,浦东城管执法局开拓性地使用具备唯一性、可溯源的电子公章以确保电子法律文书的真实有效;而通过“浦东城管”公众号或APP进行网上缴纳罚款则使违法商户大大节省了前往银行排队缴费的时间精力,加速整个流程。

  “为保证数据安全,我们内部制定了严格的数据查看、导出流程与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执法流程设计时,尽可能避免采用生物信息数据。”浦东城管执法局信息指挥中心应急科科长刘健平说。


伍佰目录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邮箱:tsk@qq.com

快速链接

最新收录

最新点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