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股巨基” 收益就能好?
业内人士:基金有最优管理规模上限 过分关注基金规模反而不利于投资者利益
广经观察
2021年A股开门红,基金发行市场上百亿爆款基金层出不穷,给市场带来千亿级增量。但是,“股巨基”不断涌现,管理规模陡增,收益能有保障吗?基金公司做大规模,是看好收益业绩?还是瞄准你的管理费呢?记者对比发现,成立超1年的爆款基金在去年的年化收益率均未能翻倍。有业内人士坦言,从本质上看,基金拼命发行无非是为了扩大管理规模,赚取管理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张露
近期,基金成了不少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甚至还登上了微博热搜,有投资者开心地晒收益成绩单,也有投资者四处打探还能否上车,如何选择基金。
赚钱效应刺激之下,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热,2021年首周,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就卖爆了,而且涌现了多只“日光基”。数据显示,截至1月9日,新年已经成立19只新基金,算上已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未发成立公告的基金,新基金募集规模已超过1100亿元,其中,权益基金的成立规模超过千亿元,约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百亿元。
接下来,还有更多新基金在发售的路上。数据统计,2021年1月共有85只新基金将启动发行,权益类基金占73%。有38只明确了募资目标,这38只新基金的募资目标加起来高达2755亿元。
记者注意到,公募基金已经连续走出两个业绩大年。刚刚过去的2020年,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达3.16万亿元,规模超过了2017年至2019年基金发行规模之和。与此同时,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不俗: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46.05%,百余只偏股型基金实现净值翻倍。
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公募基金发行仍可能延续火爆。国盛证券研报预计,2021年全年偏股基金发行有望继续超过10000亿元,净增量预计6000亿元-8000亿元,有望继续成为A股市场的最重要增量资金。多位基金业机构和人士表示,居民资产配置转向权益市场,公募投资业绩优异,以及头部基金经理相对稀缺,都将导致百亿体量的权益类基金不断出现。
关注1:基金规模大≠收益高
百亿体量的权益类基金不断涌现,那么,基金规模与收益能成正比吗?
同花顺搜索显示,成立超过1年、基金规模超100亿元的爆款主动管理权益型基金共有29只。但在2020年基金大年里,这29只爆款基金收益率均未能翻倍。如基金规模高达339亿元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去年收益率为95.09%。
“都说规模是业绩的天敌。”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如果基金规模增长太快的话,会增加后续运作过程中的操作难度,长期的潜在收益率是受损的。
有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是收取基金管理费,这与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是挂钩的。但在基金规模与业绩之间,存在着一定悖论,基金公司的发展是在基金规模和投资者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有最优管理规模上限,如果过分关注基金规模,就会把精力放在发行热门产品上,想的是“怎么把市场上的钱圈过来”,这些都不利于投资者利益。与此同时,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对基金的投资策略、组合管理、产品流动性、交易成本等产生较大影响,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基金业协会也多次强调,“管理规模并不是评价投资管理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我认为,公募基金趁现在市场火热,拼命发行也是为了扩大管理规模,赚取更多的管理费。” 万联证券陈驰说。记者了解到,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因产品类型而异,其中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相对较高,一般为1.5%。
关注2:基金规模大≠评级高
实际上,基金规模大代表投资者认知度很高,并不一定代表业绩出色。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基金管理公司评级结果(截至2020年9月30日)显示,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前十名中,仅汇添富、南方基金、鹏华基金三家基金公司的综合评级获得了最高级别的五星,而规模排第一的易方达,综合评级仅为四星,其股票型基金投资绩效仅为三星。
另据博时基金统计,目前公募基金中合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有145人。这些人中,只有11%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
曾令华建议,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基金公司,并非规模越靠前越好,而是要关注基金经理的能力,以及公司股权、人员稳定性等。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则表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公募基金首先要提升自身效能,更要对投资者负责。
关注3:多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记者也注意到,有基金公司开始有意控制老基金规模,宣布暂停大额申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