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1月30日电(黄麓茜)在由传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品牌化”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方向。
记者于27-30日连续走访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下称“农交会”)发现,一条以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农业企业为主的农业品牌建设路径正在逐步形成。
突出区域优势 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090个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独特地域、独特生产方式、独特品质和独特历史文化,是有故事的产品、有乡愁的产业。
本届农交会上展出的“涪陵榨菜”是家喻户晓的重庆名小吃,2000年4月被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重庆榨菜产业发展奠定了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优势。目前,以“涪陵榨菜”为代表的重庆酱腌菜产业已发展至18个区县,常年产销成品榨菜近100万吨,产业总产值200多亿元。
于康震在本届农交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上介绍,目前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3090个。特别是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两年来,各地共落实专项资金13亿多元,支持了44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打造了一批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汇聚区域优质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升级
区域公用品牌是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本届农交会发布了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办的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面向社会发布。
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介绍道,“巴味渝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重庆从2017年起开始打造的,与重庆已申请、使用和建设的单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间构成互相支撑和背书的金字塔型品牌结构,最终形成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国家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汇集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整体升级。
目前,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知名的重庆农产品都被纳入了“巴味渝珍”。截至2020年10月,重庆市共有238个企业499个产品获得“巴味渝珍”授权。今年以来,重庆已累计销售“巴味渝珍”系列产品65万吨,实现收入超过30亿元。
优化产销环节 农业企业发挥市场主体力量
企业作为农业市场的主体,紧密联系着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本届农交会举办了全国农业企业品牌推介专场活动。120余家国内知名农业企业前来推介与交流。
“品牌的意义在于发展渠道。”贵州赤水国礼金钗石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海认为,农业企业应该拓展线上线下渠道,让消费者可以更多的了解产品。
文山七麟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麟猛分享自家企业的品牌建设经验,一是建立了严格追溯系统,从选种、育苗、大田栽培、采收、加工炮制全过程接受相关机构的监测和质量抽检,以保证药材质量,二是只在“文山三七”原产地域范围采摘,保证药材道地性;三是注重技术的提升。
在本届农交会发布的《中国农垦品牌发展报告(2020)》认为,“要实现品牌强农,就要把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使之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